焦点热讯:浅谈七绝作法

2022-12-19 06:05:56 来源:教育之家

七绝诗来自风人之诗

七绝来自风人之诗。何意?此如刘熙载《艺概》中所言:“绝句于六义多取风、兴”。诗之六艺,风雅颂,赋比兴。七绝托胎于《国风》。国风不少作者乃下层平民。非如雅颂,出自贵族士人。再是重在借物起兴。“兴象融怡”,俯仰之间,自然流露为诗。

七绝诗大成于唐,后来名家辈出


(资料图)

初唐四杰集中尚不多见。盛唐、中唐时期,名家辈出。晚唐的七言绝句成就很大,脍炙人口,其妙句几可跨越盛唐。北宋如王安石,七绝专力学唐而或不逊于唐,宛丽精深,纡徐妍妙。南宋杨万里稍晚出,乃由王安石入而以参照唐人,所作既多而工。其他大家如苏东坡、黄山谷、秦观、陈后山、陈与义、范成大、陆游等,莫不留心此制直到清代王渔洋之神韵、吴嵩梁之藻绮,龚定庵之瑰异,黄遵宪之新警,并为七绝之余霞散彩。

七绝长盛不衰,容易上手的原因

一、短篇用韵少,易于回旋,容易上手。所以口占即席之诗,多为七绝。

二、不必运典,古律诗中需要用典为雅,惟七绝诗重在素描,不宜用典。古人佳句,如“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”、“曾在天台山上见,石桥南畔第三株”,何曾有什么典故。清末沈曾植的诗,古奥如鼎器铭文(陈三立语),然只是古风律诗如此,而其七绝不用典。我在论著中言及此。

三、不必求对仗,但要用对仗也可以,用一联或两联都行。例如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居住时写的《绝句》: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就是全用对仗。前所举的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整首诗也是两联对仗。这种情况下,第一句可以不押韵。

也可以第三四句对仗,如唐代高适的《除夜作》:“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”;唐代李峤《送司马先生》:“一朝琴里悲黄鹤,何日山头望白云”、唐代周朴的《塞上曲》:“黄河九曲冰先合,紫塞三春不见花”等,然皆流动不羁,与七律质实平铺之对仗有所不同。

四、不忌俗语,清空如话,不忌通俗语,所谓“语尽情遥”者。如“曲江水满花千树,有底忙时不肯来。“久拼两鬓如霜雪,遮莫邻鸡下五更”,“有底”“遮莫”,都是唐人方言。“荷花船好须修娖,薄相来消荡口风”,“修娖”“薄相”(薄读如勃)。吴语。

五、可抓住当下性,不但能表明当下,且兼能抓住当下。如李白之“桃花潭水深干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汪伦为其面前人。又如白居易“谁知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”九月初三夜,以书写季节时日昏夜的景状,与杜甫《北征》“皇帝二载秋,闰八月初吉。杜子将北征,苍茫问家室”之平实若史书语。所以往往即景遣兴用七绝。

六、写情深刻。其他体式诗不免堆砌敷衍之语,以致妨碍写情。七绝清空一气,不须衬托雕饰,如武则天“不信比来长下泪,开箱验取石榴裙。”岑参“陇山鹦鹉能言语,为报家人数寄书。”孟郊“愁人惟有夜灯见,一纸乡书泪滴穿。”李觏“若见江鱼须痛哭,腹中曾有屈原坟。”莫不表情深刻,直探心肺。

七、易于传诵。七绝仅二十八字,而语近情遥,神味渊永,令人涵咏不能自已。宫女所诵,边将所进,旗亭所唱,梨园子弟所歌,都爱用此体,因其便于传诵。历代诗之佳者,不少出自无名氏,而必用七绝。如“近寒食雨草萋萋”“吴江轻浪古悠悠”“无定河边暮笛声”“花落长川草色青”诸首,皆唐无名氏之名七绝。

特征:空灵,语近情遥。

七绝之作法,以委曲、含蓄、自然为尚;语近情遥、风神摇曳为佳。不关故实与书卷,不重气力与学问。所谓语近,须求清新,不尚深奥,不可过于雕琢而现斧凿痕。诚如刘熙载《艺概》中所言:“绝句取径贵深曲,盖意不可尽,以不尽尽之。正面不写写反面,本面不写写对面、旁面。须如睹影知竿乃妙。”“视他体尤以迂曲、含蓄、自然为尚。”“以鸟鸣春,以虫鸣秋,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。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。”“绝句意法,无论先宽后紧,先紧后宽,总须首尾相衔,开合尽变,至其妙用,惟在借端托寓而已。”以有神韵为妙,太朴实则俚俗,此在体会感悟。

大体作法

七绝妙在流转自如,所以关键在转:注意章法开合,起承转合。关键在第三句,第一第二句叙述写景之后要转,忌平铺直叙,不可一直说下去,要语尽而意不尽。如王昌龄《闺怨》:

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绣楼。

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
首句从闺妇说起,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,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。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,触景生情之法,末句勒到怨字,余味深长。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,不脱不滞方为上乘。

为了转,句法要变,多用问句,包括疑问,反问,设问,祈使句,假设句等。

1、问句如:

朱熹:“问渠那得清如水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
也可以最后逗出问句。张旭《桃花溪::“隐隐飞桥隔野烟,石矶西畔问渔船。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。”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,第二句借渔船一问,通体便觉灵动异常。第三句点明桃花,顶上句问字之意;第四句点明溪字,仍应问字口吻,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。

问句也可以在末句。当代叶嘉莹,在加拿大递出归国讲学申请的当日,作有两首绝句,其一后二句云:“渐看飞鸟归巢尽,谁与安排去住心。”末句以“谁”设问,她希望祖国安排归来之所,殷殷厚望。其二后二句云:“漫向天涯悲老大,余生何地惜余阴?”末句用问句,逗人深思,言有尽而意无穷

我也力求用问句,如《题晏殊词》:“力扫秾华返洁清,可怜婉约少宏音。如何谔谔当朝相,只写徘徊寂寞心。”第三句用问句。《题黄山谷词》:“句随意转曲高低,词艳情真亦幻迷。色即空空能觉悟,如何妄说坠泥犁。”《论姜白石词》:“红萼暗香引翠禽,神思迷浦冷云深。别开灵秀清刚派,谁识飘零忧愤心。”后两首末用问句。

2、祈使句

王维: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“更”字表示递进。

3、假设句

王昌龄:“洛阳朋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实际还未到洛阳。

杜牧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子虚乌有之事,并未出现之事。省略了如果两字。

二、反面设想法。

反托题意法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,反面求之,从反面托出,较于正面,意味倍深。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》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第三四句从对面兄弟忆己,反托己之忆兄弟,诗境出神入化。

我的《二月二农事节有感》学此法:“日观湖畔柳摇晴,夜听滂沱大雨声。料见江南皆润泽,明朝乡野待春耕。”

三、首尾相贯法

诚如前面刘熙载所说:“首尾相衔,开合尽变。”作诗须有来龙去脉,起笔收笔,前后呼应,方为合格。且须层次分明,何处从题前着想,何处从题后下笔,一气写来,自然语语入神。回环往复,如珠转玉盘。如岑参《逢入京使》云:

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

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

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,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,末句是题之后一层。

唐代司空曙《江村即事》,首尾一意相贯,精神饱满,请看:

罢钓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

纵然一夜风飘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。

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,故起句既提出正意,第二句点明江村,第三句一开,第四句一合,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

拙作《月亮湾,多次来西山却不知有此一方妙境》也力求学此:

信步从容绕月湾,如烟往事岂能删。

纵然曾至似相识,仍又陌生愧对山。

我写的〈疫情杂事诗十八首〉之一也用此法。

梨白樱红锦帐开,新青芽叶净无埃。

汹汹冠毒渐收敛,迎得春分带笑来。

四、侧面衬笔法。

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,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。或用人衬,或用物衬,用之要得法。

王昌龄《春宫曲》:

昨夜风开露井桃,未央前殿月轮高。

平阳歌舞新承宠,帘外春寒赐锦袍。

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,所谓用人作衬也。第一句言桃开,籍喻新宠;第二句言月轮,承上夜字;第三四句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,尽在言外。 注意细节,赐锦袍。

五、空翻题意法

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,空翻则见其灵动。翻腾之势愈空,题中之意愈透,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。唐诗中韩愈《春雪一首》可谓极空翻之能事:

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

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
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盼春之焦急意翻起,何等飘逸;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,第三四句呵成一气,白雪点题。前二句,蓄势翻空,后二句趁机作好文章。

六、借物兴感法

作诗随地可以兴感,然非借物不可。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,超脱而不肤泛。唐诗中王昌龄《长信怨》即借物兴感:

奉帚平明金殿开,且将团扇暂徘徊。

玉颜不及寒鸦色,犹带昭阳日影来。

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,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,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,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。借物兴感,而怨字之意含蓄不露,情致宛转。

绝句一般由景及情,也有情先后景。王勃《山中》:“长江悲已滞,万里念将归。况属秋风晚,山山黄叶飞。”末句写景。也有全诗写景如杜牧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全写景,情景交融,不写情而情自见。或由实写转入虚写,如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,前二句实写景,后二句虚写景。也有全是悬想而虚写,如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: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木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”表达无限感悟,紧扣主题。或借景寓理,如朱熹:“擘开苍峡吼奔雷,万斛飞泉涌出来。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”由写景连带怀古,如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烟笼寒水月笼纱,舟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”或景中寓意,如朱庆余《上张水部》:“洞房昨夜停花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。”

概括景物,写出特点,又要概括全貌。二者统一,如苏轼《题西林壁》,一二句写景物,二四两句概括全貌。对人物概括,抓住人物性格和与其性格有联系的事物这一特点,既要刻划人物性格特殊性,又具有表现其性格的普遍性,如张祜《集灵台》:“虢国夫人承主恩,平明骑马入宫门。却嫌脂粉泄颜色,淡扫蛾眉朝至尊。”“承”与“入”将李隆基与虢国夫人联系起来;“淡扫”两字刻划了她美丽妖艳而又恃宠骄纵的性格。

感情的概括,借助形象,如刘方平《春怨》:“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寂寞空庭春欲晓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”没有哭诉,而哭诉自深,没有抱怨,而抱怨自极。高度概括了宫女的哀怨心情。

七绝多为即景遣兴,我有一首《暮观磁州溢泉湖日落》:“千顷波光锁一堤,秋风吹皱碧琉璃。夕阳欲与人亲近,奈被云霞拥入帷。”瞬间即逝的感触。所以应注意写小题材,以小见大,以细节见精神,所谓见微知著。

分享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  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