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的随想

2023-08-11 15:21:42 来源:中华诗词学会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叶如强

欲为诗者,常叹形式易寻,内容难成。如何以新鲜意象,注入时代精神,寄托今人情怀,为当下诗词界重要课题。创作来源生活,来自生命感受。大千世界,时代风云,丰富生活,足令人骋目驰怀,并从“过去和未来征兆中找到灵感”①,引万斛之源泉,搦管以为诗也。

为诗者,最根本的是要有深切的家国精神,常怀赤子之心,“指出现实与人们灵魂之间的通道”②。若隐士坐客,居象牙之塔,沉溺狭窄私密空间;或风花雪月,不食人间烟火;不知今夕何夕,因袭古人意象,蒸馏前人诗篇,孤芳自赏,“虽多,亦奚以为”?

大凡一个优秀的诗人,于诗艺,都有着深刻体味、独特主张和不懈追求。铺陈、吐弃,含茹、曲折,白描、重彩,虚实、远近,正倚、大小,动静、声色……“使味之者无极”也。然而,说千道万,最基本的,要以比兴之法,化景语为情语,寄诸意象,“词间藏颖”,继之以秀语箴言喷薄而出,“露锋于外”,深入浅出,乃“诗之至也”。

借鉴文言文,优化现代语言,“修辞以立其诚”,以为正道。返璞归真,素为绚兮,“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”③。博丽之楚骚,高山仰止,浮艳之汉赋,零落成泥。吸收民间营养,运用鲜活文辞,以为坦途,可丰富当代诗词的表现力,也益于扩大受众面,为群众喜闻乐见。玄言鄙语,生僻之词,令人眼花缭乱乃至目盲,当力避之。

诗词用典,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。庾信用典贴切自然,融情思、风物与典故为一体,所谓化典无痕,为后人称颂。照搬不误,调书袋子,生硬而且“隔”也,虽名家时而习之,亦不可仿效。

“言之不足……故咏歌之”。传统平水韵中有大雅,尤善吟咏;说普通话好几代人了,且音韵铿锵,诵读直抵人心,宜琴瑟和谐,钟鼓齐鸣。诗的音乐性,不仅在于格律严谨、韵部归类,如诗经,楚辞,古风,民歌,四言,长短句,五音十二律,各具其美。排比、反复、参差、回环,交韵、抱韵、排韵、随韵,叠音、叠韵,句式变化……或滴水鸣泉,或飞湍瀑流,旋律、调式、音色,各不相同,“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”。

注:①②③均为惠特曼《草叶集》序。

关键词:
分享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  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